農曆:十一月初十
少欲知足,魔不侵
經典記載——
魔王對佛陀說:「您當初成道時,認為世間需要佛,所以要住世而不取涅槃。現在您年歲已高,佛法已經傳布出去,也有弟子可以傳法,世間不需要佛住世了,您應該入滅。」
佛陀將魔王這番話告訴阿難尊者,連說了三次:「若世間不需要我,我就可以入滅了。」阿難都沒有反應。佛陀於是入滅。
迦葉尊者問阿難:「為何不請佛住世?」阿難表示,當時內心很想請佛住世,但整個人像是被魔控制住了,無法開口。
與醫療志業主管談話,上人以此說明,魔王最擔心三界中的人得法解脫,魔子魔孫因而減少,所以引誘人類縱欲享樂,不斷沈淪。
「學佛,就是要脫離三界,求得解脫。所謂三界,即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——欲界是心欲,色界則是所有會誘引人的物質,無色界就是無形無色、無有物質的意識。」
上人舉例,科學界已證明,人類行為污染、破壞了地球,導致氣候異常;但各國仍以發展經濟為先,鼓勵多開發,使得天下災難愈益頻繁。
「災難造成大地破碎,人民死傷,再多錢也無法挽回。期待人人提起良知,少欲知足,珍惜大地資源;如此世間才能平安少災。」
德風吹拂,香滿溢
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向上人請法:「今年臺灣代表字是『假』,上人以為如何?」
上人開示,眾生本就生活在「假」與「空」之中。「世間一切都是因緣假合,萬物分析到最後,都是『真空』。人生若捨『空』而偏『有』——一輩子不斷追求,財富多還要求更多,到了人生最後,終究會歸零,一切財物都帶不走。但是,人生亦不能捨『有』而偏『空』——認為一切都是空,就消極放任惡行而不制止、有能力行善卻不去做。應知『真、空、妙、有』,要取中道。」
以菲律賓海燕風災為例,志工剛踏上重災區獨魯萬市時,見一具具遺體置放路邊,遍地垃圾、臭氣瀰漫,受災民眾在廢墟中失神遊蕩。「慈濟人踏上災區,視受災民眾猶如家人,以平等愛心付出。人人內心佛性的催發,讓災區亮麗起來,短短一個月即恢復生機。看見民眾離苦得樂,由衷感到歡喜安慰,這分平等大愛,就是本具的佛性。」
為何慈濟人願意放下舒適的生活遠赴災區,忍受高溫豔陽、大雨潮溼,在無水無電的環境中克難付出?上人表示:「是因為人人啟發內心真誠之愛,所以甘願無私付出——付出之後有所體悟,心有所得,就是修德。」
慈濟人對苦難人提起同理心,帶來援助與希望,因此當地人聽到「慈濟」,如聞馨香;慈濟人所到之處,如德風吹拂,故能轉臭為香。
「人性本善,需要帶動與啟發。若受惡的環境熏染,就會模糊了最真、最善良的本性,明知不可但偏偏去做,明知對的卻不願去做。反之,受到善的環境影響,自然懂得行善付出。」
上人教眾,走入人群付出,才能磨練本性,顯現內心品德,累積福德因緣。
合和互協,四攝法
「宗教家以救度天下苦難為使命,醫療人員則要以救拔病苦為使命。」醫療志業董事會,上人感恩醫療團隊為搶救生命付出無所求,期許同仁有志一同、合和互協發揮使命。
「擁有健康的身心,才是幸福人生。慈濟醫療志業是為了人間的幸福、為了守護生命而創立。」上人舉例,醫師為病患動手術,需要有麻醉師、護理師等人幫忙;要落實醫療使命,不能只靠一個人或少數人的力量。「需要人人具足人文精神,如一家人般,用至誠之心相互關懷、以真誠之愛相互對待。」
佛法有布施、愛語、利行、同事「四攝法」,上人教眾用於彼此互動。「幫助同仁解決困難,應其所需而盡力支援,就是『布施』;對同仁說好話、相互勉勵,輕輕的一句話,也能撫平他人的心,就是『愛語』;只要是好事、有益的行為,都能讚歎、支援,就是『利行』;在平時緊密的互動中建立友情,就能對同仁發揮『同事』度。」
醫療工作是救人志業,上人表示,必定要用志業心付出;期待人人有志一同,以甘願歡喜心發揮醫療良能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