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960804
 
煩惱來自有所求
 
  
農曆:六月二十二日

滅三有,除三障

回向文:「願消三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普願業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」其中,「三障」為煩惱障、業障與報障。煩惱障即是貪、瞋、癡等無明障礙,業障指五逆十惡之業,報障則是惡趣三途——地獄、餓鬼、畜生之苦報。

上人於晨語時談及回向文,指出修行者都希望能消除「三障煩惱」;而推究一切的煩惱障礙,皆自「三有」而出。

「三有」是「三界」的異名,包括欲有、色有、無色有。「欲有」乃為了欲求而造作,求不得則起煩惱;「色有」,超越了欲望,但對有形有色的境界仍有執著;無欲求、對色境不起執念,思想中卻還埋藏煩惱的種子,則是「無色有」。

上人說:「無論是貪、瞋、癡念,還是對欲、色、無色的執著,統統都要消除;如此才能真正脫離苦海。」

為善,要做到「無漏善」。上人解釋,「漏」是煩惱,無漏善就是清淨、不求回報的善;為善而有求,那就是有漏的善,會生煩惱。

「就像一個桶子有破洞,裝進再多清水也會漏光;人心如果煩惱重重,聽再多法也難真正入心。」上人說,有些人知道要做好事,也知道應當無所求付出,卻執著在「為善得福」,把「付出無所求、清淨無染著」漏掉了。

「造了一點善,就以為:我去做生意一定會賺錢、我家人一定平安沒有病痛……一旦不如預期,就起煩惱,認為做善事有什麼用!煩惱心一起,善念就容易消滅。」

上人勉眾超越「三有」,不為自己求安樂,但願眾生得離苦。「把眾生當成至親,無所求付出,盡本分做就對了!」


有擔當的大丈夫

「幸福祥和的社會,要從每一個家庭做起;要使家庭和樂,一定要每一個家庭成員自我修心。做到修身、齊家,才能進一步關懷天下事。」

早會時上人開示,父母是孩子的榜樣,要教出好孩子,父母必須從自己修身養性做起,調整己心、調伏脾氣。

「人人本具佛性,脾氣不好是習性使然;所以要下功夫調和習性。開闊心胸、修除習氣,長養光明自性,才能調和萬物,讓天下祥和無災。」

有些慈誠師兄在加入慈濟之前,或有菸酒劣習,或賭博遊冶不務正業,甚至舞刀弄槍耍狠鬥勇之類。一旦有善因緣接引,來到慈濟團體中,在法親的陪伴下徹底改頭換面,於良善的大環境中薰習,調伏了剛強之氣,展現慈悲柔和心性。

上人讚歎,這些師兄當眾虔誠懺悔,述說過去所犯的過失,是勇敢的表現,並將身心修持到「剛中帶柔」、勇猛又不失細膩的境界,真正是「修身」;將錯誤修正之後,就會對家庭負責任,做到「齊家」。

慈誠師兄修身、齊家,也能關懷天下,上人指出這就是「自愛」,自愛就是報恩;不但對家庭盡責任,感恩家中女性的辛勞,也能付出大愛,感恩天下女性──視老者如母、平輩如姊妹、幼者如子女,以平等清淨之愛待之、扶助,這分「付出」就是感恩。

「對尊長孝敬、對太太感恩尊重、為孩子樹立榜樣,才是真正負責任的大丈夫!」
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