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990527
 
提防「缺愛症」
 
  
農曆:四月十

菩薩農夫,深耕心田

晨語時分,上人援引《法華經•序品第一》經文:「又見菩薩,寂然宴默,天龍恭敬,不以為喜」,闡述菩薩心無雜染、澄明平靜的心境;不因受人讚歎而歡喜,更不因受人嫌惡、毀謗即退道心,這就是智慧之德。

「又見菩薩,處林放光,濟地獄苦,令入佛道。」上人指出,菩薩心境恆「淨」且「靜」,能提起智德,入濁惡地度眾生;亦能展現悲德,「濟地獄苦」。「人人本具清淨光明本性,只要修除習氣、無私付出,自然能於舉手投足間展現德相,令人欽慕、學習。」

菩薩能進入極苦的境界救度眾生,使其脫離苦境、入於佛道;上人勉眾修學六波羅蜜,方能漸次接近「覺有情」的菩薩心。

菲律賓慈濟人從去年凱莎娜風災後,發起「以工代賑」援助馬利僅那市受災民眾,帶動民眾投入志工行列,且進行多梯次培訓課程。上人讚歎他們善運「六波羅蜜」——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精進、禪定、智慧,故能自度度人,帶動不同信仰的本土志工。

「眾生心含藏菩提種子,只是深埋心地、欠缺萌發的因緣;當眾緣具足時,即能萌芽、扎根。人間菩薩如農夫,要以悲心耕福田——把握正確的時節,為畝畝福田翻土、播種、耕耘與種作。」

上人表示,凱莎娜風災成就了馬利僅那市民投入慈濟志工的因緣;更因菲律賓慈濟人以身示教,用心、用愛勤耕廣大福田,粒粒菩提種子已經萌發。現在本地志工每週日與慈濟人掃街,避免垃圾堵塞排水,有些人甚至爬進水溝挖出污泥與垃圾,即使被當成拾荒者般嘲笑,仍努力付出。

「善效應的漣漪,逐漸擴散在馬利僅那市——許多居民不再亂丟或放火燒垃圾,還會把回收物交給志工。本地志工們看到自己付出的成果後,深切感受到『做好事不能少我一人』,不僅士氣大振,也提高了自我生命價值觀。」

上人感恩菲律賓慈濟人先予受災民眾安定生活的機會,進而導引生命價值,讓災後萌芽的種子,漸漸長成一棵棵小樹。「慈濟人啟發他們心靈的光芒,他們再以心靈光芒照亮其他人的心地。見證了有法之處,就有光明希望!」

磨練毅力,鍛鍊心靈

陸軍司令部司令楊天嘯上將、政治作戰部主任鄭瑞堅中將、花東防衛指揮部指揮官閻仁義中將等人到訪精舍。楊司令言及,每當台灣發生災難意外時,慈濟人總是立即救災、膚慰受災鄉親,尤其最前線的救災國軍屢次受到慈濟志工支援及照顧,為此特來表達感謝與敬意。

上人感恩國軍、警義消於每次災後全力搶救;慈濟雖為民間團體,但災難來時不分政府民間,都應盡一分力量;慈濟志工皆抱持「天下事,匹夫有責」的使命,為社會付出。各地慈濟人平時即常受邀至營區帶動人文,以父母心看待、疼惜這群服兵役的年輕人。

楊司令表示,常聞軍中弟兄遇到心靈上的疑惑及困擾,經慈濟師兄師姊開導後,有了明顯的改善;現今國軍希望朝人性化管理,讓服役青年們感受到如家人般的愛與關懷,降低對服役的排斥與恐懼,退伍後更能將得到的愛,傳播至社會。

「現在社會許多人患了『缺愛症』,並非沒有得到愛,而是不知被愛。人心不調和、不平靜,遂致種種社會亂象。」上人認為,服兵役可鍛鍊體能與心靈毅力,但現在社會價值觀與過去不同;要改善現況,應從心靈建設著手。「讓年輕人明白生命大意義,方能自愛自重,甘願接受種種磨練與挑戰。」

對於楊司令稱許慈濟救災動員的效率,上人表示:「慈濟人心懷使命感,故能形成『心靈磁場』,迅速聚合、熟練分工。」續以菲律賓慈濟人帶動本地志工之事例說明:「人都是可以帶動的。當人窮、志窮時,容易酗酒、偷竊、賭博而走上偏途;自我價值感提升,就不會製造社會問題。」

上人認為,人常接收正面的訊息,心靈就不會受到負面的刺激而起煩惱。「宗教信仰可給予人生目標、提升生命意義。只要有心、有好環境,即可帶動人心向善、守於本分。」

濁世無道,挺身揚善

感於許多慈濟人盡形壽、獻身命,甚至捐出辛苦勞力工作所得,護持志業;上人對人文志業體同仁有更高的要求,希望大家用心做出最佳品質,以回報所有人的愛心護持。

「整體和合,需從各單位和諧做起,每一個單位人人合心,就能達到整體美。人文志業不離真、善、美,需要大家共同一心、合心投入。」

人文志業工作常與文化界合作,上人期許大家能以「人文清流」淨化「文化人」。「然在此之前,自己要以身作則——了解慈濟人文精神、體會生命大意義;從心靈認同而展現於行為,才能真正呈現出慈濟人文品質。」

現今社會環境污濁,以揚善為目標的人文清流,顯得勢單力孤。有人覺得,只要把該做的事做好,其他的別去理會。上人則認為,就是因世道混濁,才需有人挺身而出,宣揚正道、引人向善。

「若人人都覺得『邦有道則仕,邦無道則隱』,亂世將缺乏好人,而讓世界愈益沈淪。『邦有道』之時,有沒有『我』無大差別;『邦無道』時乃匹夫之責——是真正需要好人的時候。故,倘若此時不能沒有『我』,就應承擔起重責大任!」

搶救生命,超然使命

「慈濟醫療的使命,是要回歸醫病相互感恩、尊重、愛的純樸醫病情,立下醫療人文典範。」

醫療志業董事會中,上人指出,花東地區的醫療尤其玉里、關山,除了位處偏遠、營運困難之外,更面臨求才不易的窘境。「因人間不可缺少醫療,且所有生命平等,所以無論面對何等困難、負擔如何沈重,慈濟咸以付出無所求的大愛心念甘願承擔。」

上人不贊成將商業行銷、顧客服務等名詞,用於醫療領域。「慈濟一向尊稱醫師、護理人員為活佛、白衣大士,乃因醫療人員拯救生命是極為神聖之事。切莫將醫療商業化,自我沈淪!」

醫師若有「不忍眾生受苦難」的使命感,自然就會以愛心醫治病患。上人言:「溫言軟語為病患拔苦,不是降低姿態服務,而是因疼惜病患,自然顯露出真誠、尊重的表態。慈濟的醫療人文,是用生命搶救生命,為醫療工作重新提振超然的使命感;而非使醫療淪為金錢交易的商業買賣。」

每一所慈濟醫院皆以守護生命、守護愛為目標;上人期勉所有醫護同仁都要堅守使命,發揚寶貴的醫療人文。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