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1020329
 
心安、意安、平安
 
  
農曆:二月十八

調整己心,與人和合

人生在世,不只要身體健康,更需要心理健康。晨語時間,上人開示,心安住、透徹道理,自然心安、意安;身體健康,行動自如,身隨意行最自由。「不為五濁染著,不受八苦所危,心安、意安、身體平安,就是人生至福。」

世事紛紛擾擾,不得清淨。上人教勉,學佛,就要安定心靈行康莊菩提道,與事無爭,則事安;與人無爭,則人安;與世無爭,則世安。

「心能覺悟,選定正確的人生方向,少欲知足,不受外境引誘而引發無明煩惱,就能堅定行道;了解自然法則,則生死自在、無所畏懼,不受生老病死、怨憎愛惡而牽動。」

慈濟技術學院昨天舉行大體老師啟用典禮,兩位大體老師——臺中賴林素嬌師姊、嘉義鍾易佑師兄,都是長年精進投入四大志業的慈濟人。另外,臺南陳秋江師兄前天因病往生,大體於晚間送返慈濟大學,將成為模擬手術的無語良師。

上人於早會感懷他們為慈濟志業奉獻身心,真正身安、心安、意安。「法在行中,故身心安穩;面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,就能安然自在、無所畏懼,在菩薩道上精進邁步。」

經營企業與推展志業,有何不同?與一位實業家志工談話,上人表示,企業只要有地方、有資源,出錢請人來做事,即可開展。「志業則要帶人帶心,在人與人之間溝通、謀求共識;人心合,才能啟動力量前進。有心成為志工,要先調整自心,與人磨合、與人和合。」

上人叮嚀,學佛首要調整好身、口、意,心安意定,才能脫離種種世事紛爭;否則,「心靈不安、是非不清,口舌輕輕一動,傳播不實的訊息,將興風作浪、掀起社會紛爭。」

何謂傳播「是非」?上人言:「清楚明朗、且有益人群的事情,可以多說;若是不清楚、不了解的事,就要謹慎言語,莫成傳播是非者。」

「菩薩」但願眾生得離苦,不為自己求安樂。上人表示:「慈濟人志為人間菩薩,眾生得安穩、我們得歡喜;心得歡喜、輕安、自在,就是學佛的目標。」


你我貼心,招菩薩伴

泰國四合一幹部返臺研習。上人教導,供養佛陀,不在有形的金錢、物質,最重要的是身體力行佛法、行菩薩道。

「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,是依循佛陀教法,行菩薩道。所有靜思弟子,應內修『四弘誓願』及『誠正信實』,才能合和互協,外行『慈悲喜捨』度眾生。」

發心學佛,上人勉眾要與佛發同等的願——眾生無邊誓願度。「凡夫煩惱無盡,有種種習氣,所以學佛的第一步即是『煩惱無盡誓願斷』。法入心,才能斷除煩惱、掃除無明、改變習氣。」

上人續言,以法水洗除煩惱、改習氣之後,才能以清淨心「法門無量誓願學」;學有所得、道業增進,就愈漸接近佛陀的覺悟境界,而能「佛道無上誓願成」。「要精進內修外行,才能回歸清淨圓明的自性,通徹宇宙萬理。」

修行,不是為了自己成佛,而是為眾生付出。上人強調:「付出沒有私我欲求,自能斷煩惱、除無明;心胸開闊明朗、智慧提升而能通達諸法,自造福因,自耕福田,就能自得福緣。反之,若不付出,再怎麼拜求福報,仍在『求不得』的苦惱中,無法脫離苦難。」

泰國是佛教國家,有許多莊嚴的佛教道場。上人教導:「要樹立外在莊嚴道場,須先莊嚴自我心靈道場——與人合心、彼此讚歎,自然讓人心生嚮往,願意投入。」

南非德本志工二月二十一日帶著史瓦濟蘭、莫三比克本土志工下鄉訪視,為中風臥床的老奶奶洗澡,並且打掃居家環境。清理完畢,史瓦濟蘭志工恭敬跪地,奉上福慧紅包祝福老奶奶,說明這是來自全球慈濟人的大愛。

「他們的語言,我聽不懂;我說的話,他們也聽不懂,須經過層層翻譯。可是他們心中有法,與我的心最貼近。法親彼此互愛,『菩薩伴』才能愈招愈多,而能協力廣開慈濟宗門。」

靜思法脈、慈濟宗門是依據佛陀對「人人本具佛性」的覺悟,精進落實「佛法生活化,菩薩人間化」;上人鼓勵在座聽不懂華語的泰國慈濟人,要與師父貼心,共同致力「為佛教,為眾生」。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