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900222
 
生命教育
 
  
農曆二月初一日 星期四

上人在今天的志工早會上提到,「人生最大的遺憾就是兩件事:一是該做的而不去做;另一是不該做而去做。」

  「假如我們每個人在每一天,一大早就思考:今天該做什麼事?該怎麼自我反省?所以我們每天一大早就要早課。早課就是要提醒今天我們的人生方向;每天的晚課就是反省自己──今天有沒有做錯事?總而言之,在日常生活中,要謹慎『身口意』三業,有沒有做得很準確?方向有沒有偏差?人的一生較長的差不多是百年,平常人是幾十年,有的是更短,所以叫做『人生無常』。在這樣無常的人生中,我們要怎麼把握生命的價值觀?這是很重要的。」

陳英和院長前來感恩上人於昨日主持醫學院實習醫師的宣誓典禮。陳院長說道,對學生而言,由此表示已經是準醫師,意義非凡。醫院也為學生準備一週的職前訓練,隨後將有一年半的時間完成實習的課程。由此可見,醫院不只做醫療,也做教育,四大志業都有參與。

陳院長提到,昨天一位巿民代表特別來表示要表揚一位檢驗科同仁。原來他本來只是到檢驗科做心電圖,那位同仁卻向他介紹骨髓捐贈驗血,見同仁勸募誠懇出於內心,巿民代表爽快挽袖抽血。陳院長隨後向檢驗科林主任了解,並未刻意要同仁如此做,同仁只是認為該做的事就去做。

上人表示,可見愛心已經深植於同仁心中,巿民代表的行為也是很感人、令人佩服,能夠分辨這是同仁的愛心行動,而同仁也值得表揚。

花蓮骨科醫師黃盟仁醫師專長是小兒骨科,曾於國外進修。他十分感慨臺灣的教養院只有養而沒有醫療上的照顧,也期盼未來慈濟的兒復中心,可提供此類病人很好的照顧。

顏惠美師姊說道,三西有一位六個月的小朋友,媽媽還沒生下她,就被父親拋棄了,父親對於一生下就有膽道閉鎖疾病的小朋友,更是棄之不顧,只好由阿公撫養。小朋友期內將進行活體捐肝,由媽媽捐給小朋友。阿公表示很感恩三西病房護士的照顧,尤其是護理長,小朋友的血管很難抽,護理長為了讓其他的護士好抽血,跳舞逗弄小朋友,以轉移小朋友的注意力。問護理長是如何辦到的,她說道:「這是我們的職責,只要讓孩子能夠快樂就好了。」

今天有兩位捐髓者進來精舍,一位是第二百五十六例的陳光貴先生,一位是二百五十五例的田瑞莉小姐。陳先生表示,他感覺到沒什麼,因為可以救一個人,相信換成各位也是一樣會去做的,若是不捐對方發生什麼事,自己也不好過。田小姐表示很感謝有這個機會可以捐髓,也感謝慈濟人的照顧,除了提供補品,以及住院時的照顧。

慈院外科加護病房主治醫師楊福麟學成歸國,今與師姊陳昭儀老師及岳母陳錦花師姊來向上人銷假。上人對他們說道,回來就要投入工作,除了帶技術回來外,一個要發揮搶救生命的功能,一個要發揮搶救慧命的工作。

陳昭儀老師呈上在舊金山當地的活動檔案。又說道,北部一所大學的慈濟人文教育通識課程已經開始,在進行分組討論時,陳老師即開宗明義的表示自己是一位嚴格的老師,有一定的要求。結果有許多學員反應太嚴格,在分組時,即有二十幾位離去。

上人指出,現在的人都希望一開始不要管得太嚴,一旦真正要嚴時,反而收不回來。上人鼓勵陳老師,「學生離席不要緊,重要的是要重質不重量,是學校要挑學生,學生要來就來,我們要培養的是好的種子,若不是好的種子,農夫如何經營也是空心的種子,不過這些都要由老師本身做起。」

上人又說道,現在有很多老師都討好學生,這種現像是不對的,疼學生,對的予以誇獎,不對的也要指出來。上人歎道,「因為人生時間不多,所以我現在說話都要直接了當,不想拐彎抹腳,若是看到老師有承擔的勇氣,我就會覺得安心一點。」上人勉勵陳老師,不要擔心退席的問題,即使佛陀當初講《法華經》,還有五千人退席。「驕傲的人不可教!」上人慨歎。

陳老師表示,二梯次大專教師靜思生活營下來,有心的老師還是很多。上人表示,有一些學者、教授都有傲慢的心態,這樣不好。當老師有當老師的尊嚴,傳授學生人生的道理,家長要尊重老師,因為老師以智慧開啟孩子。但是現在的教育似乎不是如此,老師怕校長,校長怕家長。上人說他都會告訴家長要感恩校長,而校長則是不要怕家長只要管顧好使命就好。

上人又說道,就像佛教對經書的重視,在桌上擺放經書時是不能讓經書突出於桌外的,這些細節雖然細膩,但是不能忽視,表示出自於內心的尊重。又如尊重師父,要詢問法號時,應問「請問師父上下為何?」表示不是直呼其名,在古代若是對一個人直呼其名,是不禮貌的行為,現在人卻連名帶姓的叫,不若古代,對於長輩,也只稱其字,不稱名。

  上人提到,陳院長曾經提及醫師本身能夠自我要求,也會要求學生,在國外某醫院神經科的醫師,就要求到該科實習的實習生要刮好鬍子,打領帶才能到該科實習;可是一換科別,別的醫師不對他們要求,學生又鬆懈下來,有些醫師也難以做要求。上人言道,這是不尊重人,也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現;醫師為上流社會人士,是一種神聖的工作,所以自己的形象要顧好。

「穿著是一種禮貌的表現,若是穿得太隨便,表示不尊重別人。就以我而言,一天二十四時都是穿這樣,若是突然有人來時不不會太失禮,這是廉恥、情操的問題。」上人正色道。那天賴其萬副校長說起慈濟醫學院的學生到外面去,大家都稱讚氣質出眾。上人告訴賴副校長,離要求仍然很遠;看看慈濟人,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穿同樣的衣服,就會知道他要求的是什麼。「人師之道,若沒有好好自我提升,必定會隨便,所以我現在都直接要求爸爸媽媽要把孩子帶好!」

教育部訂下今年為生命教育第一年,除了推動相關活動之外,將在網路上架設生命教育教材資源網站,首先計畫與慈濟基金會合作,除了登錄靜思語教材《大愛引航》、《生命的美學》之外,也提供心靈討論的園地,讓學生能認識生命的意義。教育部強調,網站的架設只是起步,如何讓虛擬的網站和真實生活結合在一起,將是生命教育網站要努力的目標。

陳乃裕陪同教育部電算中心主任陳景章等一行人前來。教育部將與慈濟共同合作「生命教育」課程網站。今與王副總及教聯會、資訊室等相關單位座談。

陳主任首先對慈濟提供「生命教育」資料上網的合作機會表示感謝。上人道:「教育是整個社會的事,要社會很祥和一定要從教育開始,這個教育不只是學校的教育,其實是整個社會的教育。慈濟教師聯誼會不只是教育孩子;令我感動的是,孩子回家之後會教家長。有很多家庭面臨婚姻、感情等等問題,透過孩子,可以影響家庭,這是我們很成功的教育,用學校教育來影響家庭層面。有很多老師,雖然當老師是他們的職業,但是投入慈濟是他們的志業。有很多老師以靜思語為教學,對孩子以及家庭有很多影響。

靜思語很簡單,孩子能朗朗上口,同時也會身體力行去體會,父母有什麼狀況,他們很快就用靜思語來反射。現在的父母很在意孩子對父母的看法,所以父母會很快就反省自己,這是有連帶性的。所以我常常說,很感恩這些老師。」

上人又說,我常常告訴他們,大家對整個社會都要有責任,雖然是教育,其實是每一個人都要有的。不只是教別人的孩子,我們真的要想這是教自己的孩子。有的人會說:「我的孩子教好就好,何必管別人的孩子?」我就對老師說:「你不管別人的孩子,將來別人的孩子很壞時,自己的孩子雖然很乖,也會吃虧;還是要把別人的孩子教好,自己的孩子才會有福啊!」

陳主任問道,聽說《靜思語》的版權是精舍的收入,是否會因此影響精舍生活?

上人表示:無妨,因為我們的目標是要淨化人心,靜思語就是靜思語。也不要避免不用靜思語的名稱。有人說靜思語是宗教類,我就會問他:「靜思語這三個字,你是怎麼解釋成為宗教?」我說:靜思,是每一個人都可以靜思,只是開始的時候就用靜思語這個名詞。

陳主任:教育部目前已經慢慢接受正信的宗教。

上人:其實每一個人都離不開宗教。我對宗教的解說,宗,是人生的宗旨;教,是生活的教育。不要把宗教變成迷信。我說,宗教這兩個字是每一個人都脫離不了的。每一個人都要有人生的宗旨,生活無止盡,生活一定要有教育,現在的孩子沒有教育是不行的,所以說是人生的宗旨,是生活的教育,宗教應該是這樣。

但是有些人把宗教醜化,像唐三藏取經,就畫豬八戒、孫悟空,其實在佛教裡沒有這些角色。那只不過是小說家自己產生的,那有孫悟空及豬八戒,那是作家用三種動物來譬喻人性。人性,很神通廣大的就像孫悟空,很愚癡的就像豬八戒,沒有很聰明,也沒有很愚癡就像沙悟淨一樣,不會分辨好壞的道理。

他用三種形態來描寫人的心性,這是把佛教神化了。要去哪裡找牛魔王,沒有這回事,但是居然也把這些編入教科書。宗教是很崇高的,但是有些神職人員難免還是人,即使犯過錯,也不應該引到宗教方面,把宗教醜化。其實宗教都很清高,不論是神父、修女、牧師、修士等等都是很清高,很超然。

我如果講到醫學,我就會感恩基督教及天主教,因為他們為了傳教,把醫術及愛心傳到臺灣來,為臺灣人的健康,及疼惜臺灣人,這種情形,我們難道能漠視他是神父或牧師嗎。就是因為他是神父或牧師,所以他才有這分疼惜心、愛心,來到臺灣。當時要來臺灣很不容易,飄洋揚過海,危險性很大,他們也來了。所以我們要尊重、敬愛他們。

而佛教,都被人演成「野和尚」、「乩童」、「觀落陰」,我們應該認清這是民智未開之前的民俗宗教,和佛教毫無關係。有些寺院有籤條、燒冥紙,這都不對;真正的佛教沒有擲爻、抽籤、看時辰;時時是好日,也沒有「看地理」,每個方向都是好方向,地理就是心理,只要覺得很高興就是「好地理」。

佛教是哲學與科學,最近我看到一份資料──地球在暖化了。我在幾年前在講經時,就提到未來是壞世間,壞器世間,這在佛教裡就已經說過了,幾年前,在講《法華經》及《地藏經》時都說過。

科學愈發達,愈能證明佛教是科學的先進。佛陀在世時,他已經說過地球是浮在虛空中。在早期初出家時,也有聽人說怎麼可能,地球怎麼會浮在虛空。雖然西洋已經很發達,但是幾十年前的臺灣民智未開,現在教育愈來愈提升,科學愈發達,愈能證明佛教很科學化。

數年前我講《父母恩重難報經》,婦產科醫師就來精舍問我:「師父,你有沒有讀過醫學?」我說:「沒有啊!」他說:「那怎麼對胎兒如何成形的過程這麼清楚。」我說:「佛經裡說的啊!」所以說佛經的三理四相已經包含宇宙之間,不論是哲學、科學、心理學統統包含。

應該要讓這種這麼有智慧的佛教呈現,讓大家知道我們的國家對民眾的宗教教育是分得很清楚,好的、有智慧的宗教,我們應該要很尊重。不要把一些「烏龍院」的事也都歸納成佛教,只要拿香拜拜就是佛教。有時候看到報紙上形容一些道士或乩童,用很大的字寫著『某某法師』,看了實在很令人生氣。

主任:我們的教育太重視工具學科方面,而忽略了正確認知的部分。 上人:只要有心,現在釐清還不晚。那天,我看到把一些烏龍院的故事也列入佛教類,我很擔心。所以現在要開始很正確的導向生命的價值觀;就如我們現在有大愛臺,希望能用心把清流化為教育。
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