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951030
 
罪從何來?
 
  
農曆:九月初九

根、塵、識

「心能寂靜,則境界開闊。這也是最美、最真、最妙的心境。」晨語時分,萬籟俱寂,眾人虔聆上人殷殷教示:「學佛,就是要學習回歸清淨本性;心常寂靜,不受外境所擾而紛亂,時時維持正念,思想、行為才能純潔無染。」

「心無欲求,生活簡單!」上人言,心能恬淡,與人無爭、與事無爭、與世無爭,則「顛倒亂想不復得入」,不論環境如何紛亂,心都不會受到牽動。

學佛者日日禮佛、靜坐、課誦,無非是為了調伏心境。上人表示,不只是在早晚課誦時,平常入群處眾中,也要時時保持「靜寂清澄、志玄虛漠、守之不動」。

繼析解《水懺》經文「十六知見」,上人續闡述「或因十八界造一切罪」。

「『十八界』指的是六根(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)、六塵(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)及六識(見、聞、嗅、味、觸、知)之總數。」上人表示,「識、根、塵」分別是「內、中、外」層次,「內在六根,緣外境的六塵,產生六識去分別;因『根』緣『塵』,造作成『識』。」

目光接觸到一盆花,經由視神經傳達至腦,遂能分辨其色澤。「『內』心的意『識』,藉由『中』間的『根』,接觸『外』面的『塵』境,遂在腦部產生心識分別之作用。」

「『塵』乃『罪之所緣緣』。」上人指出,人間之所以紛亂不已、眾生造罪累業不斷,乃因心貪著於外在塵境而造作罪業。例如覬覦他國豐饒資源,而興戰奪取;又如商人見有利可圖,開山挖礦、破壞水土……

「『根』則是『罪之增上緣』。當眼耳鼻舌身意『六根』,接觸到外面形形色色物資的吸引,起貪求的欲念,進一步以行動去奪取,以致造惡積罪。」上人表示,心能恢復本具的清淨,不受外境誘引而貪染,就不會衍生罪惡。

「『識』是『罪之親因緣』。」上人舉例,某個地方發現金礦,就會吸引人前往投資、開發,這就是貪的意識作用。

「以內心之貪念為『因』,引出無明而造罪,是謂『諸心心所是罪之次第』。」
當「根、塵、識」層層相應,「所緣緣」、「增上緣」、「親因緣」,以及「次第緣」四緣會合,就會造一切罪。

「因貪念,致使六根緣六塵時,起心動念造作成六識,罪業由此而起。時時顧好一念心,將心境保持在寂靜,不受外境污染,就不會造作罪惡。」


懷念林連煌

「有的人生在富貴家庭,享福卻不知福;有些人生長在苦難環境,歷經折磨,卻從中覺醒,繼而造福人群。」早會時,上人述及志工林連煌於前天深夜十一時五十五分往生,除了捐出眼角膜,並奉獻遺體,將於今日進行病理解剖。

「人人皆有清淨本性,只因受到後天環境的薰染而成習氣;稍不留意,生命就捲入無明漩渦,不可自拔。」上人言,未加入慈濟前,林師兄因生意虧損而背負沉重債務,幸有太太李美賞以智慧與愛引導,除了同甘共苦,也陪他走上至真、至善、至美的菩薩道。

六年前,林連煌因癌症病倒,醫師估計他只剩三個月生命。「做乎死,卡贏死沒做」,是太太鼓勵他善用分秒為人群付出的話語;而今此語已為慈濟人耳熟能詳。

從做環保到真善美人文志工,林師兄積極投入;能得弟子如斯,上人於不捨中亦感寬慰。「他能大捨、奉獻,實要感恩他的太太;她是位有智慧的賢內助,是先生生命中的貴人!」

與林連煌師兄有段忘年之交的江念恆小菩薩,今年七歲,自幼罹患惡性血管瘤,勇敢面對病苦;從兩歲多首次見到上人,林師兄即負責記錄念恆的生活點滴。在林師兄彌留之際,念恆於他耳畔輕輕唱起「愛灑人間」歌曲。

「見到這段忘年之交的至情流露,令人不捨又感動!但願念恆能脫離病苦、平平安安長大;且能在菩薩道上,等到他心愛的林師伯,再來拍攝他……」上人深切期盼林師兄,快回到人間的菩薩運動場接棒!
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