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民國1000111
 
昇華心靈境界
 
  
農曆:十二月初八

走入菩提道,活出價值

農曆十二月初八,相傳是釋迦牟尼佛成道日——

兩千多年前,悉達多太子誕生於迦毘羅衛國,母親摩耶夫人產後不久即往生。太子自幼在父親淨飯王與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的呵護下,享受著無憂的生活;但對於生老病死的人生法則,以及與貴賤分明的社會階級,仍心存疑問。

他毅然放棄了富裕的宮廷生活,出家追求真理。歷經五年參學、六年苦修,終於在這一天夜睹明星而覺悟成道,並以其覺悟的真理教育大眾,願人人能回歸清淨本性。

上人於彰化靜思堂歲末祝福中,述說佛陀成道的緣由,並強調佛陀在苦修時,不斷沈澱心靈、探討道理,去除了欲念煩惱,所以在因緣觸發時能覺悟成道。

「從凡夫到成佛之間的菩薩道,亦稱菩提道;『菩提』意為『覺』,菩提道就是覺悟的道路。發揮愛心行菩薩道,終能到達成佛之境。」上人例舉將屆八十高齡的賴完妹師姊,雖曾經歷三次腦部手術,仍走上菩提道,為苦難眾生募心募愛、投入環保呵護大地,發願做到最後一口氣。

又如六十八歲的黃建志師兄平日務農,投入環保十餘年,經常開著農用搬運車載送環保回收物,大家稱呼他「鐵牛阿伯」。他不忌諱談論生死,發願要做到最後一口氣;為防無常來臨,還常帶著志工隨車認路「做傳承」。

「人生過一天就少一天,生、老、病、死是無法避免的自然法則;只要清楚理解此一過程,就不會對死亡心懷恐懼,而懂得善用有限的時光,提升生命的價值。」上人讚歎完妹師姊是生命的勇者,而建志師兄生活雖不富裕,卻能發菩提心付出,同樣令人敬佩;要學習這分精神,活出有價值的人生。

知福再造福,雖貧猶富

佛典中的「六道」境界,人間皆能得見;上人指出,「天人」即是因過去生造福而此生衣食無虞;地球上也有許多「餓鬼」眾生、「地獄」眾生,活在飢餓貧病或髒臭污穢的環境中,不斷遭受天災人禍之苦。

有福生於富裕國度、幸福家庭,得到栽培而富有才華,事事順心如意,就是「天人」境界;「阿修羅」雖有天福卻無天德,地位高、財富多、名氣大,但其性情易瞋怒、缺少修養而常與人起衝突。

上人教眾,無論是天人或阿修羅的境界,皆是隨「心」所化,應時時自我警惕。「生活平安、富裕者,應知福、惜福、再造福,為人群無私付出,做『富中之富』人;而生活貧困者,也應提升心靈境界,富有愛心,做『貧中之富』人。」

轉變惡循環,從根做起

印尼西爪哇垃圾山約五千多位居民,以撿拾垃圾堆中的廚餘維生;一名女子對前往採訪的大愛臺同仁表示,她是撿垃圾人的女兒,現在是撿垃圾人的太太,也是撿垃圾人的媽媽,這一生始終擺脫不了惡性循環……

「工商業社會鼓勵消費,無形中也就促使浪費;若能從生活中節省用度,才能有效推行節能減碳,真正落實環保教育。」與彰化卓伯源縣長等人談話,上人舉此例呼籲臺灣人應知福惜福;若再不珍惜美好的生活環境、身體力行環保,大地眾生皆會陷入危機。

談及校園「霸凌」現象,上人認為,教育主管單位以及家長必須支持學校適當的管教方式,否則家長告老師、主管單位處罰老師等訊息不斷浮上檯面,學校教育變得消極,終會形成惡性循環。

「強調人權,必須以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為前提;家長也要教育孩子尊師重道,否則高倡孩子的人權而漠視老師的教育權,將模糊了教育的使命。若教育工作者皆能負起使命,教導孩子懂事、有禮——有『禮』節才有倫『理』;社會才不會失序。」
 
 
靜思人文版權所有 感恩您尊重智慧財產權,請勿擅自轉貼節錄重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