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位對教育堅持、無私付出的老兵的故事。
敘述人稱「白開水校長」的前慈濟小學校長楊月鳳,終身未婚,全心投入教育,為教育界奉獻六十餘年的奮鬥歷程。
《竹音深處》,其「竹」的閩南語發音同「德」,用「竹」來比喻人的品格,意指虛心、向上的可貴情操;不僅如此,竹、德、直三字的閩南語發音相近,擁有和孟宗竹一樣筆直的德性,其實也是楊月鳳校長的真實寫照。她在擔任慈濟小學校長期間,為該校樹立了完整的制度,也為德、智、體、群、美的全人教育奠立良好基礎,直到退休。
現在,她自喻為不退休的「種樹人」,轉職至佛教慈濟基金會教育志業發展處,繼續為「百年樹人」教育的傳承盡心盡力。
內容簡介:
2005年初,東部的花蓮,一個平常的上學日,但慈濟大學實驗國小楊月鳳校長,卻一個人懷著不同的心情,在巡視校園。因為今天她接到訊息,教育部的公文已經下來,她年齡已到,必須退休了。對一位從事教育工作五十多年的人來說,這不是一件小事情,但楊校長自認,自己的一生就像一杯白開水,退休就像這杯水回歸大海,本也平常吧。
其實楊校長不是普通的校長,慈濟小學也不是普通的小學。因為不是每一個校長天天早上都第一個到校,在門口等著學生,並且叫得出所有同學的名字;也不是每一個小學,學生會叫「校長奶奶」,還有人檢查她有沒有帶手帕衛生紙。
回想在2000年招生之前的教職員甄選,彷彿還在昨天,那時她提著行李到花蓮,先甄選了從前老同事簡聰成主任,之後陸續有吳秀英、李秀蘭、張淑媛、烏雪惠、王佩茹、韋淑媛……等老師、林貞岑校護、石智元校警、張耀文校工…..的加入。和校長一樣,因為慈濟小學的成立,他們的生命也轉了一個彎,有的幅度大,有的幅度小。
其中楊校長,應該算是幅度最大的,因為來花蓮籌備慈小那年,她已經六十三歲了。因為和慈濟人結緣,經過一番掙扎、思索,楊校長從公立小學提早退休,一生單身沒有結婚的她,就這樣隻身來到花蓮。其他老師,有的和楊校長一樣辦了退休,有的辭掉了人人稱羨的公立學校教職,有的攜家帶眷,有的孤家寡人,英雄來自各方,齊聚花蓮慈小。
慈小的成立,不但改變了楊校長和許多老師的生命,同時也改變了許多孩子和家長。慈小的生活,充滿了形形色色的學生、家長,充滿了各有特色的老師……,有愛與關心,有歡笑悲傷,當然也會有衝突。從創校開始,楊校長堅持的各項理念,有些家長就表示不以為然。例如她堅決不要校車,由家長接送;當家長覺得導師不適任,想轉班時,她寧可家長讓孩子轉學,也不願轉班的原則;慈小教育堅持品格教育、生活教育,而不偏重在學業,是五育並重的原則…,在在都看到楊校長對教育理念的堅持。
楊校長對一些老師而言,也許太嚴苛、太有原則了,一天到晚管東管西,連老師的髮型該怎樣,衣服怎麼穿都要管。但楊月鳳校長認為:在學校裡,從老師到校工每一個人都是孩子的老師,也都是孩子的榜樣,更要以身作則,楊校長對自己也是嚴以律己。
身為一所學校的掌舵手,她當然知道,有些人會覺得她太嚴格,但像她這樣一個貧苦出身的孩子,她更清楚身教言教及環境教育的影響,尤其現在越來越複雜的社會,更讓楊校長覺得品格教育、生活教育比課業上的要求更形重要,所以她更要把過去良好的傳統教育保存下來。
「楊校長快退休了!」即使楊校長低調處理,學校有些老師知道校長即將退休了,而有些家長得知訊息的時候,都已經快到交接典禮那個月了。學生也聽說了消息,隔天看到楊校長,竟然衝到面前問說:校長奶奶,你不是要退休,怎麼還沒有退休?楊校長不以為意,笑笑的說,是啊,我還沒走,因為我還沒把你教好啊!
有家長上學校網站留言,感恩校長特別照顧她得了骨癌的孩子,還為這孩子發動全校祈福,一個學生特別買了臨別禮物,送給楊校長的時候忽然大哭,……在那個月裡,大家都有點措手不及……
2005年8月3日,楊月鳳校長將慈小的棒子,交給白麗美校長傳承下去。上人在典禮中宣佈,聘楊校長為名譽校長,並任職慈濟教育發展處,籌備台南慈濟小學事宜。雖卸下慈小校長的棒子,但教育的責任還要繼續下去,七十多歲的楊校長,某天開車在回家的路上,沿著美崙溪的河堤走著,黃昏的夕陽灑下金光,她想到靜思語裡面有一句:「一滴水要想不乾,就設法投入浩渺的大海。」
人生真是奇妙啊,兒時和哥哥在溪邊玩水,問到以後的志願,她隨口說出將來要當老師,後來也當了一輩子的老師,而此刻,她彷彿聽到河堤邊的溪水奔流聲,感覺自己就像潺潺的溪流一樣,繼續在教育這條路上向前奔流,直奔向太平洋 ………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書名:竹音深處
作者:大愛電視台製作
規格:25開(15 x 21公分)/248頁
ISBN:978-957-522-775-3
出版社:聯合文學、靜思文化
出版日期:2008年7月
定價:250元
服務專線:02-28989888
全國各大書局及全省慈濟各分支會、聯絡處、靜思書軒有展售 |